创新站点 一个止汗神方——牡蛎黄芪桂枝汤,头汗,脸汗,胸背汗,均可治!
发布日期:2024-11-05 15:49 点击次数:193图片
百草偏方汇 谢谢关注!418篇原创内容公众号出汗并非全然无益,尤其在炎炎夏日,汗水如同及时雨,为身体带来一抹舒爽的凉意。然而,当酷热至极时,这份清凉的慰藉往往被忽视。
“汗如雨下”这一成语,常描绘人们全身心投入劳作时的景象,汗水淋漓,如同天降甘霖,实则是身体为调节过高体温而作出的自然反应,有效平衡体内热量。
图片
但值得注意的是,即便在非高温或高强度运动的情境下,若毛孔仍不时泌出细汗,这或许暗示着体内自我调节机制出现了偏差,如同家居空调失灵一般。
水谷津液,作为体内系统的润滑剂,其角色犹如机械中的机油,保障着各脏腑间运作的流畅与和谐;而气,则是驱动这一切的活力源泉,如同电力之于现代生活。当此平衡遭受破坏,特别是体现在异常排汗上,无论是自发的还是夜间盗汗,均透露出体内气机的失衡,亟需通过补气措施来恢复其原有的和谐状态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图片
《四库全书 谈野翁试验方》有一方,将麻黄根黄芪等量打为细末,每次用9g,加小麦30g,水煎温服。可治虚汗无度。
多味相遇,以牡蛎3克、黄耆6克 、桂枝1.5克、麻黄根3克、白术 甘草各1.5克、浮小麦3克,水煎服。
由此阴阳、气津共调,对身体的中央空调进行整修,无论是阳虚引起的自汗,还是阴虚引起的盗汗都可运用,尤其是头面心胸背之汗液。
图片
正是清代医家翟良所著《医学启蒙》之牡蛎黄芪桂枝汤。
在病后恢复期、手术或产后体虚阶段,以及西医所谓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、肺结核等状况下,患者往往更易出现五脏气虚、卫表不固的问题,表现为自汗、盗汗。
因此,医生在面对此类患者时,常以此方为治疗首选,特别是针对头面、心胸、背部出汗显著者,因桂枝具有上行且强心的作用,使得此方更加对症。
图片
补气固皮毛的老大,是黄芪。
365建站黄芪,这味被誉为补气固表之王的草药,其甘温之性,既入肺经又入脾经,仿佛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,既能升发清阳之气,又能紧守肌肤皮毛之门户。
在正常的汗液排泄过程中,黄芪如同一位细心的向导,协助汗液带走体内的浊气与毒素;而在异常流汗时,它则化身为坚固的闸门,调节肺脾功能,防止汗液的无序流失。
图片
补气主封藏的要员,牡蛎,可以水制水。抑肝火,固肾气。
牡蛎,这来自深海的瑰宝,不仅以其鲜美的滋味征服了味蕾,更以其独特的药性在中医领域占有一席之地。
咸而微寒的牡蛎,如同深海的宁静,能够平息体内的躁动与虚火,尤其是那些因出汗过多而耗损的阴液,牡蛎能以其“以水制水”的智慧,将外散的阳气拉回体内,滋养阴分。
图片
补益心肺之名人,桂枝,升阳气散邪气而止汗。
桂枝,这味辛甘温的草药,以其独特的辛散之性,成为温通心阳、驱散邪气的佼佼者。
在桂枝汤的千古名方中,桂枝以其卓越的升阳能力,不仅帮助身体驱散外来的风寒之邪,更在内部构建起一道坚实的屏障,使得体表的防御系统如同铜墙铁壁,汗水自然无隙可乘。尤其是对于那些头面、心胸、背部容易出汗的人来说,桂枝更是不可或缺的良药。
图片
麻黄根,入心敛汗,入肺固皮毛,止汗大名鼎鼎。
麻黄根,作为麻黄这味发汗猛将的“幕后英雄”,其止汗功效同样不容小觑。深埋土中的麻黄根,性味平而甘涩,与麻黄茎的升发之性截然相反,它重坠而降,直击汗液流失的根源。
在《圣济总录》的麻黄根汤中,麻黄根与牡蛎、黄芪的巧妙搭配,如同一位精明的指挥官,将流失的津液牢牢锁在体内,同时不忘排出体内的邪气,真正做到了止汗不留邪。
图片
白术升阳健脾,益气固表而止汗。
白术,这味健脾益气的圣药,在止汗的战场上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。它以其苦甘温之性,强健脾气,稳固肌表,使得汗液不再轻易外泄。尤其是生白术,其固表止汗的效果更为显著。
在《千金方》中,单用白术末治疗自汗不止的案例,便是对其功效的最好证明。白术与桂枝的联手,更是将健脾与升阳完美结合,为体表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。
图片
最后一味浮小麦,益心气,浮向体表抓回流淌的汗液
浮小麦,这味看似平凡却功效不凡的草药,以其甘凉之性,益心气、除烦热,成为治疗虚汗、盗汗的得力助手。它仿佛一位温柔的守护者,轻轻抚平内心的烦躁与不安,让汗水回归正轨,从小便排出。
在《四库全书》的记载中,浮小麦与麻黄根、黄芪的配伍,更是将止汗的功效发挥到了极致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