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破前沿 发烧中药治疗方选8篇
发布日期:2025-04-09 15:54 点击次数:1581.清气解毒方
【功能主治】功能抗炎性渗出,兴奋垂体——肾上腺皮质功能,解热,降低血淀粉酶,改变血液的粘滞度,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的含量,疏通瘀滞。主治感染性高热。
【处方组成】虎杖、肿节风,败酱草,鱼腥草按1:15浓度制成100或400毫升规格的输液,静脉注射用。(原属院内制剂现在不允许做注射剂型了)
【临床疗效】应用158例(其中有肺炎111例),除11例无效外,其余均治愈,有效率为93%。
【处方来源】郑新。
【按语】方中虎杖苦微寒,清热解毒,常用于多种热毒之证,治疗肺部感染效果较好。民间用来治疗毒蛇咬伤,故有“蛇总管'之称。
2.清署解热方
【功能主治】功能清吾解热。主治暑温所致高热。
【处方组成】石膏30克、知母9~12克、银花9~12克、黄芩9~12克,葛根8~12克、豆卷9~12克、香薷6~9克、桑叶9~12克、菊花9~12克、六一散12克(包),水煎服。
【临床疗效】治疗450例,其中服药后12小时内获愈者(体温退到37℃以下,不再回升,症状基本消失)187例,占41.6%;24小时内获愈者320例,占71.1%;48小时内获愈者409例,占90.9%;72小时内获愈者430例。72小时内治愈率达95.6%。95%以上患者服药1~2剂即痊愈。
【处方来源】蒋见复。
【按语】石膏是本方的一味主药。有的病人没有将石膏先煎,甚至后入,效果就差,经改正煎药方法,就立即见效,屡试屡验;石膏剂量加大,效果更好。豆卷、香薷是解表发汗的主药。辛凉的石膏与辛温的香薷,寒温并用,相反相成,异曲同工。按中医理论,长夏湿令所得暑病多挟湿,且暑为熏蒸之气,湿为粘腻之邪,两气交并,感之者最难骤愈,本方配有六一散、豆卷、香薷兼有祛湿之功,为治暑温之有效良方。
3.解毒宣透方
【功能主治】功能解毒退热,宣畅透表。主治感染性高热
【处方组成】板蓝根30克、金银花21克、连翘18克、生石膏30克、柴胡15克、黄芩10克、半夏10克、蝉蜕6克、薄荷6克、生草6克,水煎服。
【辨证加减】头痛加菊花12克:咽痛加玄参21克,山豆根12克、马勃12克;腮肿加龙胆草10克,大青叶10克;咳嗽加枣仁10克、桑白皮10克:汗出口渴加太子参15克。
【临床疗效】治疗感冒高热60例,显效(服药24小时内高热消退,体温正常,流涕消失)40例,有效(服药24~48小时内,体温下降2℃以上不再回升,流涕基本消失)15例,无效5例,总有效率91%。治疗扁桃腺高热患者8例,显效(服药3天以内高热消退,扁桃腺红肿减轻,脓性分泌物消失,腮肿减轻或消退)5例,有效(服药4天内高热消退,体温正常)2例,无效1例,总有效率为87%。治疗腮腺炎高热忠者12例,显效】0例,有效1例,无效1例,总有效率为91%。
【处方来源】傅云江。
【按语】急性扁桃腺炎、急性腮腺炎,均属感染性疾病,中医属暑热邪券侵袭肌表,阻遏卫气而引起临床症状,其病因病机基本相同,故用清暑解肌、清热解毒之法,即一方能治多种疾病,同样取得较好效果。
4.清热解毒方
【功能主治】功能清热解毒,抗菌消炎。主治感染性高热。
【处方组成】虎杖、威灵仙、败酱草、鱼腥草,按常规制成等:1.5浓度的注射液。(原属院内制剂现在不允许做注射剂型了)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【临床疗效】共治疗112例,经1~2周治疗,有104例控愈,有效率为B3%。
【处方来盈】杜树成等。
【按语】感染性高热,中医属温病范畴,引起高热的原因,认为是由温毒引起,热由毒生,毒不除,变必生,收治以清热解毒为主。本方经动物实验具有抗菌消炎、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、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的作用,无毒副反应,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。
5.柴葛解肌方
【功能主治】功能解肌退热,清阳明之里热。主治外感发热。
【处方组成】柴胡15克、葛根20克、金银花12克、石膏30克、羌活10克.白芍10克.黄芩10克.白芷10克、防风10克、苏叶6克,半夏6克.大青叶10克,水煎服。
365建站【临床疗效】治疗158例高热病.药物起效时间:服药3小时汗出热退者38例,占24%;服药后24小时内退热者108例,占69%;服药后48小时后退热者12例,占7%。
【处方来源】周宜强。
【按语】高热乃流感的突出症状,本方具有解肌退热之功,有退热快.疗效高之优点。它既能解表和解少阳,又能清阳明之里热,以绝邪入里之路。全方辛而不燥,清而不寒,透邪达表于外,清热解毒于内,三阳同治,实为外感高热之良方。退热作用稳定,热退后少有复升之象。
6.蒿芩银翘方
【功能主治】功能辛凉解表,清热解毒。主治温病卫气同病的高热。

【处方组成】青蒿9克,黄芩10克、银花10克、豆豉10克、连翘10克、荆芥10克,薄荷6克、桔梗6克、大青叶12克,水煎服,体温在40℃以上的重症者每日2剂。
【辨证加减】口渴引饮者加石膏、知母;烦躁者加双钩藤、僵蚕;大便秘结者加大黄;小便短赤者加碧玉散(中成药)。
【临床疗效】治疗高热86例,服上方2天2剂,高热退至正常者45例,占52.3%;服4天5剂高热退至正常者28例,占32.6%;服5天6剂高热退至正常者5例,占5.8%;服5天仍无效者8例,占6.3%。总治愈率为90.7%。
【处方来源】陈捷东。
【按语】温病根据季节不间,有风温、春温、湿温、秋燥、冬温的不同,而发热为其共有症状,根据其发生发展正常规律,从表入里,卫、气、营、血。本方治疗是温病初期,邪毒在表,尚未入里,但已波气分,热毒已盛,故用豆豉、荆芥、薄荷解在表之邪,使邪热入汗出而解;青蒿、黄芩、银花、连翘、大青叶清气分之邪热。只要辨证正确,不失时机,定能取得较好的退热效果。
7.外感发热方
【功能主治】(1)方功能辛温解表;主治风寒发热。(2)方功能辛凉解表:主治风热发热。(3)方功能宜透涤暑:主治伤暑发热。(4)方功能和解少阳:主治邪在少阳发热。(5)方功能疏利透达;主治邪在半表半里发热。(6)方功能清热宜肺;主治肺热发热。(7)方功能清热生津;主治胃热发热。(8)方功能通腑泻热:主治腑实发热。(9)方功能清热利胆:主治胆热发热。(10)方功能清热化湿;主治肠热发热。(11)方功能清热利湿:主治膀胱湿热发热。
【处方组成】(1)风寒合剂:荆芥6~12克、防风9~12克、柴胡6~9克、杏仁9~12克,水煎服。挟湿加苍术9~12克.羌活9~12克;寒甚加麻黄9~12克、桂枝9~12克。
(2)风热合剂:银花9~12克,连翘9~12克、板蓝根12~15克、牛蒡子9~12克、青蒿9~12克,薄荷3~5克,水煎服。咳嗽痰黄加黄芩9~12克、鱼腥草12~30克:热盛加石膏30克。
(3)宣透合剂:银花9~12克、连翘9~12克、香薷6~9克、扁豆花3~6克,六一散9~12克(包中成药),水煎服。挟温加藿香6~9克、佩兰6~9克、川朴3~6克;热盛加黄连1.5~5克、青蒿9~12克、黄芩9~12克。
(4)和解合剂:柴胡6~9克、黄芩9~12克、半夏9~12克、甘草3~5克、青蒿9~12克,水煎服。
(5)硫透合剂:青蒿9~12克,黄芩9~12克、川朴3~6克、半夏9~12克、槟榔9~12克、草果3~6克,水煎服。热甚加连翘、知母;湿浊轻者去槟椰、草果,加藿香3~6克、佩兰3~6克。
(6)清肺合剂:麻黄3~6克、杏仁9~12克、石膏30克、甘草1.5~5克、黄芩9~12克、鱼腥草15~30克、三桠苦15~30克,水煎服。热毒内蕴、咳嗽不甚者去麻黄、杏仁,加银花8~12克,连翘9~12克、蒲公英12~15克、败酱草15克、黄连1.5~5克:大便秘结加生大黄。
(7)清胃合剂:石膏30~60克、知母9~12克、芦根15~30克、花粉9~12克、甘草3~5克,水煎服。热毒炽盛加板蓝根15克或大青叶9~12克、紫花地丁9~12克。
(8)通腑合剂:大黄(后下)9~12克、枳实9~12克、连翘9~12克、黄芩9~12克,水煎服。阴伤加生地9~12克、玄参9~12克。
(9)利胆合剂:柴胡3~9克、黄芩9~12克、白芍9~12克、木香3~6克、大黄9~12克、半夏9~12克、郁金9~12克、枳实9~12克,水煎服。便秘加玄明粉(冲)9~15克:黄疸加绵茵陈9~12克、金钱草15~30克、鸡内金9~12克。
(10)清肠合剂:黄芩9~12克、白芍9~12克、马齿苋15~30克、黄连1.5~3克、野麻草9~12克、木香3~6克,水煎服。兼表证者加柴胡3~6克、葛根9~12克;热毒炽盛加一见喜9~12克、白头翁9~12克。
(11)清利合剂:萹蓄8~12克,瞿麦9~12克、车前子9~12克、茯苓9~12克、柴胡3~6克、黄芩9~12克、海金砂9~12克,水煎服、排尿困难者加木通9~12克、石苇9~12克.冬葵子9~12克;热毒炽盛加银花9~12克、连超9~12克、蒲公英15~30克。
【临床疗效】治疗600例,退热时间最短0.5小时,最长36小时,平均2.18天。各证的有效率,表证(在3天内体温恢复正常),风寒证为97.67%,风热证为94·9%,暑热证为93.44%,三证间经统计学处理,表寒较表暑疗效为好,有显著差异(P<0.05);半表半里证(在4天内体温恢复正常)都有效,里热证(在5天内体温恢复正常)除肺热证94.7%、膀胱湿热证94.44%、胆热证94.12%外,其余全部有效,其中肠热与膀胱热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(P<0.05)。合计总有效率为96.12%,经统计学处理,半表半里证较表证、里证较表证为好,均有显著性差异(P<0.05).
【处方来源】戴舜珍。
【按语】本系列方用于治疗外感发热的各个病期,可根据临床表现加以选用。
8.中署高热方
【功能主治】(1)方功能清涤暑热,芳香化湿:主治冒暑(夏月感冒).(2)方功能清暑解表,祛风宣肺;主治暑温挟风。(3)方功能清暑化湿;主治暑温兼湿。(4)方功能清暑解表,益气生津;主治中暑轻症。(5)方功能清热化湿,理气和中;主治中暑高热。
【处方组成】(1)鲜藿香12克、佩兰12完、香青蒿9克、香薷9克、生地15克、黄连4.5克、六一散12克(包中成药)、荷叶1角,水煎服。
(2)桑叶12克、菊花12克、银花12克、连翘12克、杏仁9克、薄荷6克(后下)、大力子12克、清竹叶9克、桔梗6克、鲜芦根30克。水煎服。
(3)香薷9克、银花9克、连翘9克、川补6克、扁豆花9克水煎服。
(4)鲜藿香12克、佩兰12克、孩儿参12克、麦门冬9克、五味子9克、白芍12克、木瓜9克,水煎服。
(5)葛根12克、黄芩9克、黄连6克、白芍12克、广木香9克、泽泻12克、鲜藿香12克、佩兰12克,水煎服。
【临床疗效】治疗46例,体温消退时间平均4.1天,最短12小时,最长10天。显效(发热完全退清,症状和体征消失)25例,占54.3%;有效(发热全部退清,症状体征减轻)19例,占41.3%;无效(发热未完全退清,症状或体征改善不明显或加重者)2例,占4.4%。
【处方来源】周福梅。
【按语】中暑是人体遇到暑热或高温伤暑所发生的病症,轻者头昏头痛,重者猝然昏厥、高热烦躁。救治失时,危及生命。本系列方是治疗中暑轻、中型病证,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可予选用。重症中暑当按厥脱证诊治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