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领先 公布答案:胸骨下闷痛七天,口苦口黏,小陷胸汤解决!恭喜各位读者
发布日期:2025-03-19 08:06 点击次数:62图片
(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,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。文中所述方剂,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、应用,切勿盲目尝试。)
本文理论依据:《中医方剂学》、《中医诊断学》
你好,我是中医人,文君然。
前几天,我给大家伙出了一道中医模拟诊疗题。请大家给一个患者开方子。令人欣慰的是,大部分参与作答的读者,都说对了。当时医家用到的配伍,就是小陷胸汤。
来,我们再回顾一下。
说一个患者,当时62岁,是一个女性。初诊时间是1996年。
此人从半年前开始,就有胸闷气短的感受。最近这七天,剑突下、胸骨下的闷痛之感愈发强烈。虽然发作之后,口服硝酸甘油可以缓解,但是不久痛感还会出现。
眼看着难以忍受,生活受到极大影响,此人无奈投中医治疗。刻诊,患者形体肥胖,口苦口黏,平时不想喝水,肢体沉重乏力,食欲差,大便偏干,基本上两天一次。尿量少,色黄。看舌脉,发现脉弦滑,舌苔黄腻。
了解到这些以后,医家给出的辨证思路是痰热痹阻,胸阳不振,心脉不通。给出的方药如下:
图片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黄连9克,法半夏12克,枳实10克,制香附12克,陈皮12克,瓜蒌30克,赤芍15克,郁金15克,柴胡6克,黄芪15克,炙甘草3克。每日一剂,水煎服,分服2次。
结果,患者服用6剂以后,胸骨下的疼痛感就不再发作了,口苦口黏之感减轻。二便调畅,食欲也有所恢复。
服药15剂以后,舌苔转为薄腻,脉象仍弦滑。原方去黄连,加竹茹12克,再投14剂。
最终,患者诸证悉平,完全恢复正常。
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。我给你简单叙述了一遍。
很显然,医家在这里用到的是小陷胸汤加味。黄连、半夏、瓜蒌,这就是小陷胸汤。
为啥这么用呢?很显然,患者属于痰热痹阻心脉。就诊的时候,舌苔黄腻,脉弦滑。这是典型的痰热之象。尿少色黄,大便干,这也是有热的表现。湿热困阻中焦,所以患者食欲不振。痰热上犯于口,所以口苦口黏。患者形体肥胖,可知身体内环境早就有湿邪困阻的问题,日久难免痰湿化热。
站群论坛当然,最关键的是,痰热之邪痹阻心脉,令心脉不畅,故而有持续性地疼痛。

既然如此,治疗的思路,就一定是清热涤痰,活血通络。
所以,医家用到小陷胸汤。黄连清热燥湿,半夏燥湿化痰,瓜蒌涤痰宽胸,还能润肠通便,帮助患者改善大便干结的问题,使得热邪从后门出去。
这个基础上,医家加上枳实、香附、陈皮、柴胡、郁金来梳理气机,恢复心气运行的通畅。尤其是郁金,更有活血止痛之效,对患者十分适合。另外,又加赤芍活血,加黄芪益气,改善患者乏力的问题。
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。其核心,就是善于清痰热小陷胸汤。
按照这个结果,这几天,有很多朋友都给出了正确答案。虽然这里有提示的成分,但是不得不说,大家对案例中患者病因病机的认识,还是比较准确的。这一点,就很值得钦佩。
好了。这个事儿,我就给你聊这么多。最后,再次感谢全国读者朋友们的支持和参与。下一次,我们接着开方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